• <div id="mkdbw"><font id="mkdbw"></font></div>

    1. <label id="mkdbw"></label>
        1. <meter id="mkdbw"></meter>
              1. <label id="mkdbw"></label><label id="mkdbw"></label>
              2. <meter id="mkdbw"></meter>
                    <label id="mkdbw"><p id="mkdbw"></p></label>
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 聯商論壇  -   -  貼子
                      |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主題:2022全球乳業20強公布:伊利第五、蒙牛升至第七

                    諸振家

                    積分:79284  聯商幣:37053
                      |   只看他 樓主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全球乳業20強公布:伊利第五、蒙牛升至第七

                    荷蘭合作銀行(RABO BANK NEDERL-ANDS)公布2022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。該機構依據乳制品企業2021年業績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,為目前全球乳業最權威的排行榜單之一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無疑,乳制品行業是全球最有價值的食品行業之一。當2021年乳制品價格走強,營業額激增,乳企戰略活動較顯著,20強榜單背后也顯露出眾多推手。下面由FBIF為您帶來獨家報道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整體20強乳企表現來看,營業額出現激增。今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的總營業額(以美元計)躍升 9.2%,而在去年則出現0.1%的下降 。以歐元計算,總營業額增長5.0%。此外,2021年乳業企業的并購活動較穩定,但2022年上半年稍有回落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20強榜單變動來看,排名出現較大變化。本次排名增長的乳企共有6家,下滑的共有5家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還有1位新入局者Froneri,而卡夫亨氏卻落榜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再提前特別關注入榜的中國乳企表現,伊利排名第五,在全球二十強乳制品企業中營業額增長最大,縮小了其與第四名的差距。蒙牛排名第七,擊敗了歐洲領先的乳制品企業荷蘭皇家菲仕蘭和Arla Foods,上升了兩個排名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如下: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注:營業額數據主要是基于2021年的財務報告以及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完成的并購交易得出的乳制品銷售數據。未完成的并購不含在內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01 

                    Lactalis保持領先,雀巢第二、達能第三

                    去年,Lactalis取代雀巢成為乳業新領軍者,“全球第一易主”的消息引起業內討論。今年,Lactalis仍然保持第一的領先位置,2021年營業額達267億美元,相較去年增長16.2%,比雀巢的213億美元營業額高出54億美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Lactalis獲得的雙位數增長,也和其全球并購戰略的持續推進有關。2021年11月29日,Lactalis宣布完成對美國卡夫亨氏天然奶酪業務的收購。這一動作也直接導致卡夫亨氏落榜2022年全球乳業20強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Lactalis通過收購Groupe Bel的Royal Bel Leerdammer、Bel Italia、Bel Deutschland和Bel Shostka Ukraine,獲得了大約21億美元的營業額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也曾有外媒曾表示Lactalis的收購路線較激進。2022年2月,Lactalis 首席執行官Philippe Palazzi因戰略分歧離開這家乳業巨頭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但Lactalis2022年仍在加速收購。2022年5月,Lactalis已達成收購澳大利亞酸奶公司Jalna的協議助于擴大其酸奶產品線,以及其品牌在澳大利亞乳制品市場的地位。2022年4月,Lactalis已簽署協議,收購Bayerische Milchindustrie eG (BMI) 的乳制品資產和品牌。該交易將使Lactalis能夠與德國南部的生產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名雀巢2021年營業額為213億美元,相較去年增長了5億美元。Rabobank指出,雀巢乳制品相關業務營業額的增長,主要和美元的匯率優勢有關。如使用歐元匯率計算,雀巢今年的乳制品業務營業額為180億歐元,相較去年182億歐元有所下降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,達能超越美國最大的乳制品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(DFA)成為第三位。達能2021年營業額為209億美元,第四位DFA營業額則為193億美元。但Rabobank表示,達能的營業額中也包括了乳制品替代品的業務。達能乳制品替代品在2021年獲得了4.5%的增長,低于2020年的15%增速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2月,達能換帥后交出首份年報,2021年全年凈銷售額為243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1701億元),經常性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.8%至33億歐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嬰幼兒奶粉業務獲得增長還不夠,達能選擇“入駐”中國乳企。2022年3月,達能再次加碼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,成為歐比佳第一大股東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今年5月,達能宣布“買回多美滋”。以8.7億元人民幣從雅士利手中購買多美滋中國全部股份,將讓公司得以顯著擴大在中國生產配方奶粉產品的能力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位是DFA,在2021年的營業額為193億美元,DFA在2021、2020年曾排至第三的。其公司在2021年仍然持續整合Dean Foods的資產,但其國內市場的有機增長,也面臨一定程度的限制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02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全球乳業未來在中國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8月初,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劉春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未來十年,中國乳業的質量、效益、競爭力將實現更高水平的飛躍,“全球乳業未來在中國”是大勢所趨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單從全球乳業20強榜單排名來看,伊利在2015、2016年就進入前十、蒙牛近五年一直穩居前十,且整體呈上升趨勢。我們也一起來看下榜單上的中國“雙子星”分別是如何探索行業未來的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伊利于2020年首次進入全球乳業前五,并于2021年保持第五的排名。這家中國最大的乳制品公司,2021年營業額為182億美元,相較去年縮短了和第四名營業額差距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如今離伊利提出2025年挺進“全球乳業三強” 的中期目標還有兩年多,我們也一起來看看伊利是如何向其目標發起沖擊的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4月27日,伊利股份發布2021年年報,2021年營業總收入達1105.95億元人民幣。于是,亞洲首個跨千億乳企誕生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:伊利 伊利成為亞洲首個跨千億乳企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伊利也曾透露了2021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背后的關鍵。其在戰略布局上加碼,釋放全產業鏈勢能;同時在平臺運營上,與奧運、世博、CBA、亞洲杯等大IP平臺進行合作;最重要的是,基本盤”持續增長,同時有創新活力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2021年的動作,在今年我們也關注到伊利的創新舉措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3月,伊利正式發布了中國首款“零碳牛奶”,伊利金典A2β-酪蛋白有機純牛奶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據悉,該產品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。伊利董事長潘剛表示,這是伊利繼“零碳工廠”取得認證之后,為實現“社會價值領先”所邁出的重要一步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8月,安慕希推出了旗下首款充氣酸奶”有汽兒“,產品歷時近兩年研發完成,并為它開設了單獨生產線。品牌表示,這是行業內首次嘗試在酸奶中使用創新性充氣工藝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為了提供更好的氣泡體驗,設計的每瓶氣泡酸奶的含氣量為1.5GV,在打開包裝時還能聽到輕微氣泡聲。此外,充氣酸奶也是安慕希首次嘗試9種菌種發酵工藝,希望能帶給氣泡酸奶層次豐富的口感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伊利自身的發展,近年來,其公司也在加速并購多家海內外乳品企業。伊利在2021年10月底,就“制造”了中國乳業企業之間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并購。伊利成澳優第一大股東,收購澳優乳業34.33%股權。在雙方優勢互補下,未來也可能出現新的乳業破局點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:澳優官方微信公眾號 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(左)、澳優董事長顏衛彬(右)合影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伊利的“后千億時代”,我們可以發現,伊利正在加速向“全球乳業前三”的目標前進。我們也期待其能在2030年實現“全球乳業第一”的長期戰略目標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蒙牛今年的排名上升至第七位。相較于去年的第九,上升了兩個排名,超越了歐洲領先的乳制品企業荷蘭皇家菲仕蘭和Arla Foods。蒙牛在2021年的營業額為137億美元,相較去年增長了24%。恢復了去年因出售其在君樂寶乳業51%的股份、以及匯率影響導致的下跌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蒙牛正向著2025年“再創一個新蒙牛”目標前進。在2021年持續推動產品創新、品牌升級下,今年蒙牛的新品也“排隊”出現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3月21日,蒙牛推出高端綿羊酸奶品牌希珀金,成為全網首家進軍低溫綿羊酸奶賽道的乳企。品牌表示,該產品含乳雙歧桿菌Probio-M8和低聚果糖,每100克含有180mg鈣和6g原生蛋白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3月22日,蒙牛又推出功能性食品品牌「NOPA莫怕」,并上新“NOPA燃型低脂纖維奶昔”與“NOPA晚上好牛奶”兩款產品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NOPA莫怕」在8月又推出零蔗糖酸奶。該產品用赤蘚糖醇代替蔗糖,采用巴氏殺菌熱處理,蛋白質添加量為3.0g/100g,同時每包含有膳食纖維4.4g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5月11日,蒙牛冠益乳推出“健字號益生菌低溫酸牛奶”。據介紹,該產品添加BB-12,每100g含有10億CFU雙歧桿菌,幫助增強免疫力,調節腸道菌群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8月,蒙牛旗下的每日鮮語官宣全新子品牌“小鮮語”,正式布局低溫鮮奶年輕賽道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食品行業在全網引起大量關注的新品之一,就有蒙牛與茅臺于5月聯名推出的三款“茅臺冰淇淋”,由蒙牛馬鞍山工廠生產。在其新品推介會上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曾表示,冰淇淋是蒙牛創立時推出的第一項業務和第一款產品,多年來蒙牛一直致力于打造“最美味冰淇淋”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預見的是,蒙牛和茅臺這兩大消費行業頭部企業的跨界戰略合作,也吸引更多乳企尋找創新產品的新方式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蒙牛的供應鏈也在企業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。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居家隔離期間,蒙牛云豹供應鏈還重點進行每日鮮語、冠益乳等配送任務,其中每日鮮語的供應量相比日常增長了將近10倍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03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梯隊競爭激烈、排名變化較大,全球乳業格局將變?

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從2022全球乳業20強榜單的中后段,可以看到第二梯隊企業競爭激烈,財務差距很小。荷蘭合作銀行乳業分析師Richard Scheper表示,今年的榜單背后有眾多推手。營業額增長和戰略活動都較顯著,引起排名較大變化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恒天然(Fonterra)位居第6,排名和去年保持相同,2021年營業額為148億美元。2021年4月,恒天然宣布完成了兩個在中國的全資牧場出售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荷蘭皇家菲仕蘭(FrieslandCampina)位居第8,排名和去年比下降1位,2021年營業額為136億美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Arla Foods排名為第9位,排名和去年相比下降1位。Arla Foods2021年營業額為133億美元,與第8名荷蘭皇家菲仕蘭的營業額差距縮小至3億美元。Rabobank表示,其品牌Arla阿爾樂在歐洲的零售業務獲得強力增長,或許將在不久的將來超越荷蘭皇家菲仕蘭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加拿大上市公司Saputo保持第10位,2021年營業額為120億美元。在前幾年的大型收購后,Saputoi仍在2021年繼續整合業務,進行戰略布局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聯合利華(Unilever)今年為11名,和去年相同,2021年營業額為83億美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法國公司Savencia今年為12名,上升2位。2021年營業額為66億美元。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公司Gujarat Co-operative Milk Marketing Federation,今年排名第13位,去年則為18位。其2021年營業額為63億美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公司明治,2020年從16名升至13名,并在2021年保持第13位。然而其公司在2022年排名下降至第15位,2021年營業額為59億美元,略低于2020年營業額為60億美元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04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排放目標:擁抱科學環保,設定凈零排放目標

                    越來越多的乳制品公司將其環保計劃與“基于科學的目標倡議”(SBTi)相結合。迄今為止,前20強公司中已有八家公開承諾SBTi目標或與SBTi一致的目標。許多公司正在評估和目標設定中,Rabobank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公司加入這一行列。因此,乳制品企業在制定2030年的氣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,增加了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05 

                    挑戰升級:2022 年下半年全球乳制品需求將有所減弱

                    Rabobank表示 ,乳制品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達到創紀錄或接近創紀錄水平。因此預計明年全球乳制品前20強企業的綜合營業額將仍然強勁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,由于新冠引起的封控,影響消費者購買力的通貨膨脹以及其他經濟消極因素,預計2022年下半年全球乳制品需求將有所減弱。由于當地貨幣(尤其是歐元兌美元)的疲軟,一些企業可能難以維持其在今年排名中的位置和收益。全球乳企也將面對更為復雜的消費情緒,迎接行業挑戰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    回頂部

                      快速回復 高級回復
                    用戶名:   密碼:   [注冊]
                    [Ctrl+Enter直接提交帖子]  



                    網站簡介 | 聯系我們 | 法律聲明

                    ICP證:浙B2-20070104

 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杯买球推荐软件